发布于 ,更新于 

Bikeshedding 与「鱼塘之乐」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现在对博客的这些折腾,实际上和那些挑选渔具的人别无二致? 乱呻吟的电子口水与流水账警告。


00 鸽上加鸽

乍一看,我溜了这么两年,除了自己本质上就是鸽,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奔高考去了。
如果说疫情期间,尚且可以通过网课摸鱼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的话,平凡的高中住校生活则完全断绝了腾出大把时间写文章的可能。能做的维护就是像题图中那样,签签证书玩。
这不,终于放假了,多少可以在驾校和志愿的喘息之余来折腾下这玩意儿。

等等,我为什么要提出折腾这个词?

01 从一篇小小说开始

既然是备战高考,多少就逃不了数不尽的刷题,但唯独江苏南通二模的题在一堆题中让我记忆犹新。 原题在 https://zujuan.xkw.com/10q15360657.html ,感兴趣的可以过去瞅一眼,我只简单概括下文章。
这是里柯克写的一篇多少带有点讽刺性的小小说,主角是一个风景优美但没有鱼的「鱼塘」,和一些精通各种钓鱼理论的「钓鱼行家」。

为了不至于搞得神秘兮兮的,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不过,我从来没发现那有什么区别。不时有些客人从外面的世界来访,旨在来此挥钧一个下午他们决不会怀疑会没有鱼,他们也决不会问,于是我也就听之任之了。 ………… 我周围的人都很清楚,我不会随便带人到我的鱼塘去钓鱼。我只喜欢请那些真正懂钓鱼的能挥钩的人——也就是钓鱼行家,尤其是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的鱼塘并且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远方来客。他对钓鳟太了解了。他知道,即使在真正棒的鱼塘里都常有一连几天钓不到一条鳟鱼的情况。他本人事先会对你解释一番,在解释完之后,假如结果被他不幸言中,一条鳟鱼都没有钓到,那他会更加高兴。说实话,我只需对我的钓鱼行家朋友说上一句:“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他便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关于钓鳟鱼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难怪热衷此道的人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

做完之后,立马就有一种被骂了的感觉。确实应该反思反思,自己在做事的层面上除了像文中的「行家」那样热衷于「挑选渔具」之外,是否做出过一些实质性的改观?

02 渔具疲劳

我们一般都是一边谈这类理论,一边在塘边做准备工作的。你知道吧,我在那儿有钓鱼所需的各种设施,有一条方头平底船,有一个用香柏搭成的整洁的小码头(香柏能吸引鳟鱼),而最棒的是有一间小小的钓鱼屋——它小巧别致,形状像宝塔,主靠在水边,而且有树木荫庇。屋里放的是钓具,各种钓具一应俱全,它们随意地挂在墙上,但并不显得紊乱。

网站搭久了,多少还有些审美疲劳。总想换点新的来尝试。
乍一看,博客建站除了 Wordpress 和 Typecho 这类老兵外,又涌现出了 Hugo 这类新兴势力,更别提 Ghost 和 Hexo 这类中坚势力了。
但总感觉,折腾这种博客程序,多少也陷入了一种怪圈。首先不提,跟着大多数网上教程走完后搭出来的博客,多少有了些定型的特征:

我尝试过私下里搭过几回,流程还算简单。基本上都是 git clone 下来,改改 yml 配置,然后再 push 上去。基本上只要拥有正常的国际互联网连接,问题似乎都不算太大。
问题在这里:搭完博客后写个 Hello World 后推上去,心满意足地睡个大觉,然后第二天起床后继续水空间水群刷TG。稍微好点的,搭完博客的瞬间回想着添点东西上去,一个月后就把这事儿忘了。
好了,现在又一个博客的 repo 躺在 GitHub 茫茫的数据中心里没有了音信,偶尔还会有莽撞的人通过谷歌搜进去,却发现信息可能早已过期,于是关掉博客换家再来。
稍有点心的,在评论区里发出这样的感叹:

哈,像极了那个再也整不出鱼来的鱼塘。

03 Bikeshedding 是啥

我是在昨天才在一个协作群里知道这个词汇的。
前因后果是,我觉得这个组的协作方式多少不太正宗,然后终于某位群友给出了好骂。

Bikeshedding 这个词出自 帕金森琐碎定律,它还有个更通俗一点的名:鸡毛蒜皮定律。
这个定律由帕金森在 1957 年提出,它概括了一种现象:在形如大型核电站的修建这类议题中,人们通常对核电站的设计这类关键复杂问题缄口不言,而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自行车棚的修建这类较为简单的小事上,并在这里耗费了大量精力。bicycle shed 有自行车棚的意思,bikeshedding一词由此而来,用于形容「浪费时间和精力讨论无意义的或意义不大的技术问题」。
诚哉斯言。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看到这些例子。
将学习桌收拾得再怎么精美,没有实际的读书行动,学习桌似乎也是个摆设。 Notion 之流玩得震天响,没有实际的内容放进去,那网页也不过是个框架。 同理,工作流再怎么优化,没有真正投入的精力和独出心裁的创意,最后的产出可能也不会尽如人意。
在之后,博客再怎么搞得花里胡哨,但如果博客整体上全是由别人现成的轮子组成的套件,而没有自己输出的实际内容的话,这个博客也没有真正让人留存的价值。
你说让我调戏右下角的 Live2D 小人吗?你上 B 站上找个 Vtuber 看,他不香吗(

04 鱼塘之乐

回顾了一下自己建站的历程,从免费主机 Hostinger 到自己备案买了阿里云,再到缝进去 CDN 。我博客的基础设施也是变得越来越牢固。
但是想想自己真正深下心去写的文章,似乎也并不多,甚至是个位数。究其原因?惟懒耳。毕竟正如核电站的议题一样,我们在真正关键的方向上没有输出的能力,所能做的也只有把别人的轮子缝在一起,跑着一个又一个 git clone 指令,像模块一样组装在一起,搞出个四不像,融于定型的框架之中,但最终也只是一个框架。
细细一想,自己享受的,是写文章的快乐还是「组装」的快乐?再想想钓鱼:

当我带我的某位朋友出去钓鱼的时候,我总是发现这些纯粹的准备工作,这些钓鱼的前期活动,在整个钓鱼过程中是最开心的。它们常常要花去一个小时。要谈论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有钓具的重量问题,有蝇饵的颜色问题,另外还有不少更宽泛的理论问题。

我在刚做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以为这篇文章充满了对行家们「形式主义」的嘲讽气息,但语文老师的讲解 PPT 给我了另外一个层次的理解: 其实,谁又是真正的行家,谁又能保证自己追求的不是一个虚幻?读者因为早已被告知塘中没有鱼,所以感到行家们的可笑。这种居高临下的嘲笑不能算是这篇小说预期的幽默。

小说中的“我”作为知情人,一直默默配合着行家们的表演,甚至“有时安排起来真需要点手腕”。作者借他表达的是对行家们的善意,以及对于幻觉的肯定,所以总结说: 人生与这多相似啊。重要的是对事物的那种意念和期待。 没有鱼的鱼塘保证了行家们的意念和期待,行家们的侃侃而谈也保证了“我”对钓鱼一事的意念和期待——“至少这一切已给了我的朋友们无限的快乐”。

对于行家们的钓鱼,「鱼」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偶然而又短暂的结果,相比之下,自由选择钓竿钓姿这类钓鱼的过程,对他们而言就显得更为可控实在。而「无鱼之鱼塘」这一设定,又将他们本就缥缈的希望进一步延长,在「我一定会钓到鱼」的信念中获得追寻之乐。
折腾博客,想必每个人也是抱着个「我要往里头塞点东西」的想法出发的,面对“组装”完的博客,他的内心里也会有一种对未来文章的憧憬,从此间获得快乐。 虽然说,Bikeshedding 式的折腾总归不利于整体的发展,但确实会像收藏的课、买下的书那样,能给人带来一种成就感,暂且不论实在不实在。

现在我要回城去,回我的俱乐部去了,在那里我们整个冬季都会“钓”将下去,钓起那些大大的鱼,但弄丢那些更大的。而对我来说,在这一切后面,对我的鱼塘的回忆正在纷纷坠落下的秋叶下越变越黑……不过,至少这一切已给了我的朋友们无限的快乐。

文中的作者最终要到城里的俱乐部去,想必那里也是从或然变为必然,一定会有「鱼」的出现,但他却说:弄丢了那些更大的。
而我喷完这些「电子口水」后,这个博客可能也会像那个鱼塘那样陷入沉寂。但我却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 bikeshedding 的欢乐,这可能就是「鱼塘之乐」罢。 这篇文章属于一时兴起,必然会有自相矛盾和瞎套概念等情况。或许我也陷入了一种怪圈,读者有啥想法,欢迎下面评论区拍砖。